时间:2017-8-26 9:30:45 浏览:2555次 消息来源: 字号:
大 中 小

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
纵:55.9cm 横:81cm

唐玄宗李隆基(685年9月8日-762年5月3日),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,712年至756年在位。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,唐睿宗李旦第三子,母窦德妃。庙号"玄宗",又因其谥号为"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",故亦称为唐明皇。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"玄烨",多称其为唐明皇,另有尊号"开元圣文神武皇帝"。

山川作为大自然中的巍峨屋脊,总会用它的强大、包容给人的心灵一片庇护之地;同样它也一并庇护着人的肉身与现世所求。所以中国人爱它,更爱画它,它也成为了中国人情思中一片最为厚重的积淀。而唐代青绿山水画的出现则为中国山水画史增添了一缕瑰丽之魂。

明皇幸蜀图(局部)
一副出自于李昭道的《明皇幸蜀图》则像我们昭示了:哪怕帝王同样需要山川的庇护,只是帝王依然不肯低下他那高贵的头,称其为蜀地山川之幸,更认为是帝王的恩泽。
这样一副瑰丽的山水名作,在不懂帝王的傲慢之前,它是如此一片山川壮美,云间穿梭。然而这并非画中全部,在画面右下方一行人马却惊慌失措,疲惫不堪。他们正是因安史之乱而避难入蜀的唐明皇一队骑旅。
蜀道之难也正如李白所说:
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
这条艰难之道不仅让他们有了疲乏之苦,同时也给予了他们片刻的政治喘息。

明皇幸蜀图(局部)
画中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,向远山桡道行进,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,应为唐明皇(玄宗)。
恰是:
“嘉陵山川,
帝乘赤缥起三骏,
于诸王及嫔御十数骑,
出飞仙岭下,
初见平陆,
马皆若驾,
而帝马见小桥,
作徘徊不进状。”
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,展示着当时的习俗。中部侍、驭者数人解马放驼略作歇息。山势突兀,白云萦绕。
